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工新闻 >> 正文

广工为什么一次两个学科跻身全球前千分之一?

2025年05月16日     来源:南方+         次浏览

近日,科睿唯安最新发布的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中,广东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计算机科学一同跻身全球新晋前1‰学科行列,成为dafabet888地方高校中唯一同时实现两大工科突破的高校。

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广工是怎么做到的?又是如何取得佳绩的?

“我们的目标是有1到2个ESI全球前万分之一的学科,5个左右的全球前千分之一的学科,10到15个全球前百分之一的学科。”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余林透露,学科建设成果将有力支撑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

2022.05-2025.05广工ESI学科排位上升趋势

学科建设与广东经济同频共振

ESI是用于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深度分析评价工具,是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ESI由引文排位(Citation Rankings)、高被引论文(Most Cited Papers)、引文分析(Citation Analysis)和评论报道(Commentary)4部分构成。

ESI全球前1‰学科是指该机构该学科的论文总被引频次位于全球所有机构的前1‰。

“我们的材料和计算机是广工的重点发展学科,高频论文非常多。”余林举例,2025年5月材料学科高频论文有102篇,然而在2021年的时候只有22篇,增幅超过360%。计算科学也是如此,2025年5月高被引论文68篇,比2021年5年的44篇增加了54.5%。

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两个学科,为什么能突出重围?答案是,围绕国家地区发展战略,学科建设与广东经济同频共振,把论文写在南粤大地上。

多年来,广工重点围绕“高端电子制造”和“绿色材料化工”两个学科群,推进“1+2+3”攀撑计划,强化学科交叉融合,聚焦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模块化机器人等前沿技术领域,与重点科技龙头企业紧密合作,攻克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材料科学就属于绿色材料化工学科群,而计算机科学属于高端电子制造学科群。

“广东的产业比较全,学科基本上都能找到对应的行业,为我们提供保障和支撑。”余林认为,材料科学与计算机科学之所以能实现突破,核心在于广东省制造业产业对学科建设的反哺。比如,广工专门研究电极材料的团队解决了电池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等问题,实际上也解决了长寿命储能、高低温电池稳定性的问题。这一突破与广东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密切相关。“从软科排名来看,我们的计算机和材料在国际上排名100位到150位,非常具有竞争力,处于顶尖学科行列。”余林透露。

广工9个ESI前1%学科表现

成果斐然的“校级团队”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地方,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 余林介绍,广工在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两个学科进行了大量的人才培育。

近5年来,广工每年自主培育出1到2名“杰青”,和5名以上的“优青”。“十四五”以来,学校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43人次,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急需的“高精尖缺”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显著提升了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两个学科的国际科研竞争力,形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研究集群。

广工还打破了学院的行政壁垒障碍,跨学科和跨学院之间成立直接属于学校的校级团队。这些校级团队共有35个,专注于解决科学核心问题。其中有25个校级团队来自工科,都与高端电子制造和绿色材料化工相关,至少有10个与材料化工和电子计算机相关。校级团队同时还建立了许多省部级甚至国家级的平台以支持学科发展。如材料科学建立了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湾区(广工大)联合研发基地,聚焦新金属材料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校园景观

协同创新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在取得科研成果之余,如何把研究转化落地?广工的答案是与地方政府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吸引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并进行创新工作。

广工打造高校科技成果协同转化运用模式,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入选dafabet888成果转化百强高校,位列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第44位。作为dafabet88840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之一,广工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研人员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业绩指标,累计实施86项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并实现转化。比如,将“湿地系统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技术”等5项科技成果的80%所有权赋予科研团队,经评估以1000万元作价入股,成立广东知渔生态环境科技中心,并引入广州大学城(广工)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进行孵化。

广工还构建了“1+2+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即以打造1个“广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为主线,以建设沙河校区大学科技园和大学城2个转移转化基地为承载,以共建N个校地校企协同创新平台为支撑。目前,学校与地方政府、工业界联合建立“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等15个重大协同创新平台,拥有4家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和5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形成“一平台一特色”协同发展格局,累计引育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00余个,孵化企业900余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100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余家。“学科建设成果将有力支撑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余林举例,在材料科学上,关键材料的制备上需要突破工艺技术瓶颈以及关键特种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在计算机科学方面,计划进行核心器件和算法方面的研究,并在无人系统、医工结合等方面发力。


作者:黄子欣 杜清 黄爱华

审核:南方+

编辑:李成瑶

分享:

下一条: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功获批